形似門洞的鬼柳。
在華寧縣城以南一公里的珠山路邊,有一個蔚為大觀的周家花園。花園里有許多高過一層樓的盆景,巨大的花盆里栽種著上千株稀有名貴的鬼柳古樹,此外,還有大大小小的清香木、黃楊老樁2000多盆,儼然一個盆景王國。
暖暖的初冬,記者來到華寧,來到周家花園,采訪了花園的主人周亞。周亞1961年生于華寧的郭家營,高中畢業(yè)入伍,曾任過偵察班長。1998年下海創(chuàng)辦企業(yè),2001年成立華寧縣尚善園園藝有限公司,創(chuàng)建了獨具特色的周家花園。
修剪鬼柳的周亞。
大氣磅礴的鬼柳
在華寧縣城,提起周家花園,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走進周家花園,一盆盆上百年樹齡的鬼柳映入眼簾,形態(tài)各異,古色古香,大氣磅礴。有的盤根錯節(jié),縱橫奔放;有的亭亭如蓋,凌空欲飛;有的婀娜多姿,清秀古雅……讓人驚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更驚嘆園藝師巧奪天工的手藝,駐足觀看,身心放松,怡然自得,流連忘返。
在一棵棵古老蒼翠、雄渾雋永的鬼柳樹下,周亞一一向記者介紹。原來,鬼柳又名尖葉木樨欖,系云南的珍貴樹種,樹皮灰色,像大象皮,木質堅硬如鐵,屬于常綠小喬木或灌木。樹樁易存活,枝條舒展自如。鬼柳不像一般的大樹,一圈圈的年輪清晰可辨,它的花紋是雜亂無章的,極像鬼臉,因而得名“鬼柳”。鬼柳猶如沙漠中的胡楊,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掉埋入土中,千年不化。經(jīng)過20多年的養(yǎng)護、設計、創(chuàng)作,周亞根據(jù)地理特點、區(qū)位優(yōu)勢、氣候條件、樹種特性,總結出一整套盆景養(yǎng)護制作的基本方法,即因勢利導,順其自然。雖是人為,卻宛若天成,超乎想象,令人震撼。
他說:“為了鬼柳,我投入了二十多年的辛勞和心血,每一根枝葉都凝聚著我的心血和汗水,每一個盆景就像我親生的一個孩子。但我并不想靠它來賺錢,因為我曾經(jīng)是名軍人,保家衛(wèi)國是終身的使命。這些古樹是國家的財富,是中華園林藝術文化的瑰寶。我希望更多的人來游覽探秘,把盆景藝術傳承下去。”從他的話里,可以體悟到一個老兵的情懷和夢想。
古色古香、大氣磅礴的鬼柳。
為搶救鬼柳而創(chuàng)建周家花園
以前,周亞不懂盆景,20世紀90年代他參與建設水電站時挖到鬼柳,不忍廢棄,便到相關部門辦理合法手續(xù)搶救移栽,之后漸漸愛上鬼柳。為保護云南這種珍貴樹種,他創(chuàng)建了周家花園。如今的周亞,對盆景的喜愛可以用“癡”和“狂”來形容。他認為盆景創(chuàng)作與書畫藝術有異曲同工之處。他一心一意打造樹種好、樹齡老、樹形好的大盆景。他自豪地說:“鬼柳大型樹樁,吸天地靈氣,納日月精華,經(jīng)歷幾百年的風霜雨雪、沉積沉淀,又經(jīng)移植栽培、精心培育,成為一盆盆造型獨特、層次分明、生機勃勃、盡顯高雅的大型盆景。”
圍繞鬼柳的搶救移栽,還發(fā)生了很多讓周亞終生難忘的有趣故事。在他建水電站的時候,有一個陡峭的山崖上面有一棵粗壯的鬼柳,鬼柳后面有一個石洞,當?shù)厝朔Q為“葫蘆洞”。1950年,土匪暴亂,一小股土匪躲進洞里,與解放軍展開激戰(zhàn)。因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圍了一個月,三名解放軍戰(zhàn)士壯烈犧牲,洞里的土匪全部被殲滅。為修水電站,周亞不得不對這棵樹干上還有槍眼的鬼柳進行搶救移栽。他們挖了半個月,才把這棵“英雄樹”從洞里拉出來。如今,這棵蒼勁的古樹屹立在周家花園進門的左邊。據(jù)說,有幾顆子彈還被包裹在樹皮里,形成一個個陰暗的洞眼。
鬼柳一般長在刀削斧劈的懸崖上,需用望遠鏡查看,從高處用繩子放人下去,高空作業(yè),挖好后小心翼翼地拉上來。有一次,一棵快要枯死的鬼柳需要修理,周亞親自上陣,一不小心,一塊木渣彈飛起來,擊中他的左眼,差點把他的眼睛戳瞎。還有一棵鬼柳有三個分枝,分布均勻,像兄弟一樣抱在一起,于是他將其命名為“桃園三結義”,一枝像蛟龍入海,一枝像大象望天,一枝像飛龍在天……
他想建一個150畝的國家級園林
周亞認為,在樹樁盆景中,根是滄桑歲月,枝是曼妙青春,共同組成了具有生命力的藝術品??慈~,枝繁葉茂,生機勃勃;看枝,虛實兼顧,柔美造型;看根,骨質硬化,天然雕飾。近看枝秀根異,雄偉厚實;遠觀流云飛瀑,層次分明。在他眼里,大型樹樁盆景是有生命的藝術品,經(jīng)漫長的栽培、修剪、整形、定型,精心呵護,早已融入他的內(nèi)心,他又賦予了樹樁不同凡響的靈魂。它們集園藝、詩詞、美學于一體,每一個盆景,都是主人對樹樁的尊重,對其生命的敬重。它們?nèi)绠嬋缭?,達到了一種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至高境界。
我國的盆景歷來有“無聲的詩,立體的畫”的美譽,但周亞更喜歡把它稱為成長的畫,因為它有生命力,雖有人為的痕跡,卻似天成,縮龍成寸,小中見大。“看著這些作品,自然心馳神往,遐思不已,身心得到美的熏陶,雅趣頓生,俗慮盡忘。每一盆鬼柳大型樹樁,都有它面對世界的姿態(tài)、相貌與氣質,在那些小的細枝末節(jié),隱藏著生命自身的內(nèi)涵。”他說。
花園里的三千多盆盆景,每個盆景代表著他的心聲。大樹盆景要15年左右才能造型。人家說十年磨一劍,而他則是20多年才“磨”出今天的周家花園。他說:“那么多年,我每天用剪刀在修剪,所以,我的肩膀、手背、手腕都會痛。但自己閑不住,再苦再累,每天看著它們,心情舒暢。有人出價百萬一棵,但我不賣,我不想讓它分散,只想讓它們永久留在華寧。”
在他心目中,最大的理想是建一個150畝的國家級園林,園林里有樓臺亭閣,有小橋流水,抬頭能看見大樹,低頭能看見花草,讓更多的人來觀賞。他說:“鬼柳是大自然奉獻給人類的禮物,我的大半生,大半的金錢、精力、時間奉獻給了鬼柳,我覺得我是在守望有生命的文物。我搞過金融,建過水電站,但這些在我過往的人生中不值一提,栽樹是自豪的,因為可以發(fā)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苦在園里,樂在其中,此生沒有白活。” (玉溪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饒平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