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指出:“我們黨之所以歷經百年而風華正茂、飽經磨難而生生不息,就是憑著那么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強大精神?!?/p>
在一百年的非凡奮斗歷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頑強拼搏、不懈奮斗,鑄就了一系列偉大精神,構筑起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這個精神譜系是由一個個鮮明的“紅色坐標”組成的,坐標背后,是一堂堂生動的黨史課。
1921年7月,一艘小小紅船承載著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點燃起中國革命的火種,紅船精神成為中國共產黨偉大精神譜系的開篇。從南湖出發(fā),我們黨轉戰(zhàn)井岡山、奔赴延安城、走向西柏坡……一路播下革命的種子,可以說,一部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斗史,也是一部共產黨人的精神鑄就史。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完成救國大業(yè),開天辟地過程中形成了革命精神譜系。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后,經歷了大革命、土地革命、全民族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這個過程中,革命精神在中國共產黨領導工人運動和獨立領導武裝斗爭過程中凝結為二七精神、八一精神、新四軍鐵軍精神、“南京路上好八連”精神等具體形態(tài);在開辟蘇區(qū)和創(chuàng)立革命根據(jù)地過程中形成一系列偉大精神,例如井岡山精神、蘇區(qū)精神、照金精神、南梁精神、延安精神、南泥灣精神、呂梁精神、太行精神、沂蒙精神、大別山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干了一系列大事,鑄就了東北抗聯(lián)精神、長征精神、抗戰(zhàn)精神等;在此期間,中國共產黨經歷了幾次偉大轉折,凝練升華為古田會議精神、遵義會議精神等。革命精神注入了共產黨人血脈之中,凝結升華為紅巖精神、白求恩精神、張思德精神、方志敏精神、劉胡蘭精神、甘祖昌精神、雨花英烈精神等。
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完成興國大業(yè),改天換地過程中形成艱苦創(chuàng)業(yè)精神譜系。1949年到1978年是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中國共產黨進行了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為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提供了正反兩方面的經驗。在一窮二白基礎上搞建設,沒有足夠的精氣神哪能行?這一時期,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中國人民戰(zhàn)天斗地、自力更生,樹立起一座座不朽的精神豐碑。在可可托海開采礦石,挑戰(zhàn)極限,形成可可托海精神;在雪域高原修筑川藏、青藏公路,形成“兩路”精神;交通大學從上海遷往西安,創(chuàng)造高等教育史上的奇跡,形成了西遷精神;開展一場以戰(zhàn)備為指導思想的大規(guī)模國防、科技、工業(yè)和交通基本設施建設,形成三線精神;在太行山上開鑿人工天河,形成紅旗渠精神;在亙古荒原上勘探開采石油,形成了大慶精神、鐵人精神;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屯墾戍邊,形成兵團精神;一代代烏蘭牧騎隊員為廣大農牧民送去了歡樂和文明,形成烏蘭牧騎精神;從北大荒到北大倉,幾代拓荒人前赴后繼,錘煉出北大荒精神;在科技發(fā)展領域進行實踐探索,形成“兩彈一星”精神;我們黨還致力于援外,鑄就了坦贊鐵路精神、援外醫(yī)療隊精神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新中國剛剛成立、百廢待興之時,黨中央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wèi)國的決定,中國人民志愿軍在前線創(chuàng)造了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艱苦奮斗精神在個體身上詮釋出勞模及英模精神、雷鋒精神、王杰精神、焦裕祿精神等具體形態(tài)。
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新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推進富國大業(yè),翻天覆地過程中鑄就了改革開放精神。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后,農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小崗村18戶村民立下生死狀,簽訂大包干契約,這種勇氣逐漸沉淀凝結為“小崗精神”。與中國農村改革精神相對應,城市改革的典型代表就是以拓荒牛為標志的特區(qū)精神;在此經驗基礎之上,浦東開始了起點、標準、要求更高的開發(fā)開放,探索中形成浦東精神。改革開放進程中,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黨帶領人民在科技發(fā)展領域持續(xù)實踐探索,尤其是對外太空的探索,鑄就了載人航天精神。體育運動也成為提振中國精神的關鍵因素,形成了女排精神、北京奧運精神。多難興邦,偉大精神在抗擊災害過程中不斷磨礪和升華。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先后經歷了1998年特大洪災、2003年“非典”、2008年汶川大地震,鑄就了抗洪精神、抗擊“非典”精神、抗震救災精神,一系列精神包含著團結一心的民族情感和堅忍不拔的民族意志,促進了偉大精神的凝聚和升華。改革開放精神成為個體精神的鮮明表達與群體精神的集中體現(xiàn),凝結升華為改革先鋒精神(含孔繁森精神、楊善洲精神、谷文昌精神等)。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推進強國大業(yè),在驚天動地變化過程中形成偉大奮斗精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們黨不僅結合新時代要求不斷認定、概括并弘揚一批新的精神形態(tài),也不斷回望和總結歷史,在弘揚前輩光榮傳統(tǒng)的基礎上,對其他歷史階段的精神內容作出新的論述。如一茬接一茬干,將不毛之地變成塞上綠洲的右玉精神;功成不必在我,創(chuàng)造荒原變林海人間奇跡的塞罕壩精神;擇一事終一生,幾代人堅守、保護人類文化遺產的莫高精神。新的偉大實踐又孕育了一批新的精神,如推進“一帶一路”倡議,共筑人類命運共同體,形成絲路精神;同新冠病毒殊死較量,形成偉大抗疫精神;接續(xù)奮斗,消除絕對貧困,形成了脫貧攻堅精神;在科技發(fā)展領域又進行實踐探索,形成探月精神、新時代北斗精神、載人深潛精神等。中國共產黨以偉大自我革命推動偉大社會革命,帶領人民不斷開拓偉大事業(yè),由此也凝結新的精神形態(tài)。如偉大斗爭精神、自我革命精神、蒙古馬精神、三牛精神、釘釘子精神等。偉大奮斗精神成為群體精神的集中體現(xiàn),凝結升華為工匠精神、勞動精神、科學家精神、企業(yè)家精神等。正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黨的偉大精神形態(tài)概括的爆發(fā)性增長,構建起中國共產黨精神譜系的這座大廈。當然,一些歷史上的重要事件、關鍵節(jié)點、影響人物的具體精神形態(tài)還需要經過不斷挖掘、概括和權威認定。
縱觀中國共產黨的精神譜系,革命精神是基礎和底色,其他精神是革命精神的秉承和延續(xù),說到底也是革命精神。回顧百年歷程,是堅定的共產黨人用馬克思主義真理的力量,激活了中華民族幾千年創(chuàng)造的偉大文明,激發(fā)出無窮的精神力量,激勵著中華民族在積貧積弱、內憂外患中一步步實現(xiàn)從“站起來”“富起來”邁向“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文化安全與意識形態(tài)建設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編輯:史憶康 審核:楊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