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
在決戰(zhàn)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實踐中,崛起于20世紀90年代,“等不是辦法,干才有希望”的“西疇精神”不斷豐富發(fā)展,被賦予新的時代內涵,煥發(fā)出強大的生命力。新時代“西疇精神”為全省各族人民群眾在謀求經濟社會發(fā)展中,就如何破除精神貧困,如何激發(fā)內生動力,如何發(fā)揮主體作用,如何體現(xiàn)擔當作為,指明了方向。本報即日起開設“學習弘揚新時代‘西疇精神’”專欄,講述新時代“西疇精神”在玉溪的實踐故事。
玉昆項目群眾工作隊員到群眾家中進行入戶宣傳和政策講解。 玉溪日報全媒體記者 夏娜 攝
初冬的峨山化念暖意融融。11月25日中午1點,方文學和兩名同事開始了當天的第二輪入戶工作?!耙ゾo中午的時間,趁村民們干完農活回家準備午休,把這幾份搬遷過渡安置協(xié)議送給他們簽字?!?/p>
作為項目群眾工作組6組的隊員,方文學從原單位峨山縣政協(xié)抽調到項目所在地化念鎮(zhèn)工作已經一年半?!跋裎乙粯?,從市、縣、鎮(zhèn)各級抽調的工作人員近150人,光做群眾工作的就有9個組。大家吃住都在化念,今年以來更是取消了所有的節(jié)假日和周末,目的只有一個:把群眾搬遷安置工作做得再細一點、再實一些?!?/p>
2019年4月,云南綠色鋼城暨云南玉溪玉昆鋼鐵集團有限公司產能置換升級改造項目啟動。該項目被列為省級“四個一百”重點項目,目前這個玉溪產業(yè)轉型升級的“一號工程”已圓滿完成了8個居民小組417戶1601名群眾的房屋征收協(xié)議簽訂和補償工作,累計拆除居民房屋344幢,為項目建設提供了土地保障、贏得了時間。這也正是玉溪干部群眾對“等不是辦法、干才有希望”的西疇精神的最好注解。
掛圖作戰(zhàn)“啃下硬骨頭”
“從一開始,群眾工作就成為項目推進中‘最硬的骨頭’?!庇窭ロ椖恳痪€工作指揮部副指揮長普昌文說,征地拆遷是項目建設前期的一大“難關”,玉昆項目同樣面臨這樣的難題。
不管怎么難,必須于2023年建成投產!時間緊、任務重,如何啃下這塊“最硬的骨頭”?
頂著巨大壓力,大家想到了倒排時間、掛圖作戰(zhàn),以目標完成度倒逼工作進度。項目“作戰(zhàn)圖”應運而生。
在玉昆項目指揮部,記者看到了一張張皺巴巴的衛(wèi)星影像圖,每個工作組都用不同顏色的筆在圖紙上圈畫出了涉及拆遷的民房位置,并標有具體住戶的名字,一個個紅鉤標記出了已拆除的民房,而這些布滿圖紙的紅鉤見證著各個工作組一年多的努力與付出。
“群眾什么時候有時間,我們的工作隊員就什么時候進村入戶,最重要的是說清政策、講明道理,以真心換真情,踏踏實實做好群眾工作?!被铈?zhèn)黨委書記、群眾工作組1組副組長魯智瑜介紹說,“作戰(zhàn)圖”能讓工作隊員清楚地知道每一家的具體位置,同時還可以根據工作開展情況分析是連片拆除還是單獨拆除,及時推進拆遷工作。
好人好馬上前線,工作隊員是關鍵。項目落地化念后,化念鎮(zhèn)抽調了鎮(zhèn)村60余名業(yè)務骨干與市縣抽調人員共同組成近150人的工作隊伍駐扎項目一線,采取網格化、責任化、點對點的措施開展工作。為了保證房屋采量、登記工作順利實施,“三調”公司、工作隊按村組分為9個小組同時進行,每組工作人員分工明確、各司其職。在采量過程中,大家嚴守工作紀律,嚴格按照房屋實際面積進行測量并詳細記錄數(shù)據,確保一絲一毫都有規(guī)可依、有據可查。
“各個工作隊之間還相互競爭,比進度、比質量,比比每天各自做了幾戶群眾的工作?!倍肷娇h玉昆項目領導小組辦公室綜合股負責人李亞高告訴記者,在項目推進中,峨山縣采取了“五明白”“四統(tǒng)一”的工作方法,要求領導干部下沉項目一線,工作人員要明白法律政策、明白職責任務、明白方法步驟、明白服務對象、明白工作紀律,做到標準統(tǒng)一、程序統(tǒng)一、口徑統(tǒng)一、解答統(tǒng)一。到群眾家中依法依規(guī)開展政策宣傳,確保工作人員上門到戶、宣傳資料發(fā)放到戶、政策規(guī)定宣講到戶、群眾疑慮解答到戶,真正把項目前期工作做實做細。
把群眾的事當作自己的工作
“搬走的話,我家這些房前屋后的農具放在哪里?雞圈是不是也要一起拆了?過渡安置有沒有補助?”看到一天內第二次登門的方文學,化念社區(qū)下班秧居民小組的范常璘站在家門口問起了這些他關心的問題。
“大爹你看,這個協(xié)議上把你們搬過去后的租房補貼、生活補貼、過渡安置搬遷費用都寫得清清楚楚,具體是多少、怎么補,我跟您再細細地講一遍?!狈轿膶W當天的任務,就是深入下班秧,向還沒簽協(xié)議的4戶群眾再講政策。他說,這幾戶大多是在外打工或在外居住的,工作做到現(xiàn)在,只要夠耐心夠細心,把群眾的事當作是自己的事,他們都能理解,工作都做得通。
在化念,對于如何做好搬遷群眾的工作,工作隊員們總結出了“三大法寶”:一瓶礦泉水、一個手電筒、一頂草帽。無論白天黑夜,大家就憑著一股苦干實干的韌勁,走村串戶,一刻也不敢松懈。
“今早我們幫沖山小組的一位獨居老人搬家,臨走時硬要留我們吃飯,我們不吃,她急得都要哭出來了。大家都很感動,都不容易啊!”
“我負責的那一戶搬遷戶,為了做通工作,工作隊前前后后跑了37次,有時甚至一起下地幫他干活,直到第38次,他家終于答應簽了?!?/p>
“記得簽協(xié)議的那天,我們一直從下午講到夜里十二點農戶才同意,后來弄好所有手續(xù)已經是凌晨兩點多了?!?/p>
“剛開始連家門都不讓進,也沒什么好臉色?,F(xiàn)在會主動跟你打招呼,去到家里會倒杯水給你喝,隨手扯個芒果給你吃……”
談起這一年半來的工作,幾位工作隊員感慨萬千。
搬遷戶的家庭狀況不一樣,工作隊就逐人逐戶確定工作措施和辦法,結合群眾實際劃出“特殊戶”“特困戶”和“重點戶”,組織熟人熟事、經驗豐富、有威望的同志一起入戶做好群眾思想工作,幫助解決實際問題,強化法治教育,使群眾從不支持到支持,從不想拆到主動拆。
同時,創(chuàng)新運用每日分析法、結對包保法、錯時工作法、因戶施策法、問題銷號法、目標倒逼法“六個工作法”,堅持“一把尺子量到底”原則,制定統(tǒng)一搬遷安置方案,統(tǒng)一補償標準,嚴格執(zhí)行征收補償政策及標準,選舉成立了由25名村民代表組成的化念社區(qū)搬遷安置委員會,充分發(fā)揮群眾自治作用,保證了項目按時間節(jié)點完成搬遷安置工作。
“你們看看,我家的門檻都快被這些工作隊員踩矮了一截,沙發(fā)都坐癟了幾處啦?!倍张栂?,68歲的范常璘聽懂了工作隊員的政策講解,心中的顧慮消除了,一邊簽字一邊跟大家開起了玩笑。
出路就一個“干”字
玉昆項目為峨山縣的發(fā)展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機遇,也為玉溪建設“云南綠色鋼城”注入最強動力。
“在全市9個縣(市、區(qū))中,峨山的經濟總量多少年來都是排在‘小九九’的位置。我們要想峨山有發(fā)展、快發(fā)展、高質量發(fā)展,沒有其他出路,就靠一個字——‘干’!”峨山縣委書記張燕華向記者介紹,在推動玉昆項目建設中,峨山縣始終聚力群眾搬遷安置、用地保障、項目前期、基礎配套和協(xié)調服務等工作,充分發(fā)揮環(huán)境容量和土地存量優(yōu)勢,深度融合交通區(qū)位優(yōu)勢和環(huán)境資源稟賦,攻堅克難、苦干實干,努力闖出一條具有峨山特色的產城融合新路子。
依托“云南綠色鋼城”建設,峨山縣將圍繞以玉昆項目為核心的鋼鐵冶煉產業(yè),重點培育新型礦冶、新型材料、先進裝備制造等上下游延伸配套產業(yè),加快建設集公鐵聯(lián)運、產品流通、集散配送為一體,年吞吐量三千萬噸以上的現(xiàn)代綜合物流產業(yè),打造現(xiàn)代化綠色鋼鐵產業(yè)集群,加快構建具有峨山特色的“322”現(xiàn)代產業(yè)體系,將峨山打造成為全市經濟高質量綠色發(fā)展的新增長極。
“工作再難、問題再多,只要我們‘坐’到群眾板凳上,‘想’到群眾心坎里,把工作‘干’到群眾家里面,就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睆堁嗳A說。目前,玉昆項目完成征地搬遷、房屋拆除和群眾過渡性安置,以及項目環(huán)評、地災、礦壓、水保、安評等前期工作,加速推進場平工程,項目建設轉入全面提速階段。到2023年項目建成后,將實現(xiàn)年產值360億元、稅收近10億元,帶動就業(yè)2萬余人。
到那時,一座投資規(guī)模212億元,產鐵456萬噸、產鋼515萬噸的“綠色化”“智能化”“品牌化”新鋼企將屹立于滇中腹地。
□ 玉溪日報全媒體記者 夏娜 沈杰
編輯:史憶康 審核:楊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