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共青團中央維護青少年權益部、中國互聯(lián)網絡信息中心聯(lián)合發(fā)布了《2019年全國未成年人互聯(lián)網使用情況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未成年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的比例為93.9%,可見,目前未成年人使用網絡的主要場所是家庭,現(xiàn)實生活中因孩子上網問題帶來的家庭沖突也屢見不鮮。保護未成年人安全、健康使用網絡,家庭需要承擔更多責任,但不少家長面對未成年人過度使用網絡問題也是一籌莫展。切實履行好監(jiān)護人責任和義務,加強未成年人上網的家庭引導,我理解需要做到以下五個方面。
第一,塑造良好家庭內部協(xié)商氛圍,扮演好第一責任人角色。家庭在空間上是未成年人上網的第一場所,家長是未成年人監(jiān)管的第一責任人,家長和子女在上網時長、行為等方面容易產生分歧,處理不當就會引發(fā)親子沖突、產生矛盾。因此,塑造良好家庭內部協(xié)商氛圍十分重要,在父母與子女之間建立相互信任的協(xié)商關系對解決問題有積極意義。需要通過宣傳教育,讓家長意識到與子女協(xié)商的重要性、必要性,幫助家長通過協(xié)商的方式,而不是命令的方式扮演好未成年人保護第一責任人的角色。
第二,盡量陪伴子女上網,合理引導孩子的好奇心。作為網絡原住民的未成年人幾乎可以無師自通地學會使用互聯(lián)網,但他們缺少的是社會閱歷所決定的網絡風險識別能力,因此從保護未成年人的角度出發(fā),家長陪伴子女上網是幫助他們識別網絡中可能存在種種風險的有效方式之一。尤其是,低齡孩子可能在好奇心驅使下去探索未知世界,更需要家長的知識和閱歷來合理引導他們的興趣點,避免其誤入歧途。
第三,用包容心看待孩子所犯的錯誤,不要以沉默替代保護。調研中發(fā)現(xiàn),未成年人在遭遇網絡侵害后往往因不想被責罰,而不愿意告訴家長,導致其受害程度可能越來越深。因而,家長對未成年人在網絡使用中所犯的錯誤不能一味地責罰,應該用包容心理性對待,幫助他們糾正偏差、避免一錯再錯。特別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孩子在犯錯后保持沉默是一種危險的信號,有可能讓父母無法獲得相關信息,進而難以實現(xiàn)保護未成年人的職責。
第四,遵守良好的現(xiàn)實生活行為規(guī)范,避免繁衍網絡不良習氣。未成年人在網絡空間中的一些失范行為通常與現(xiàn)實生活有一定聯(lián)系,比如有謾罵不良習氣的孩子更有可能使用帶有侮辱性的詞匯對他人進行網絡欺凌。因此,不能忽視孩子在虛擬世界中的失范行為,認為與現(xiàn)實生活無關。在現(xiàn)實生活中教育子女遵守良好的行為規(guī)范是避免繁衍網絡不良習氣的前提,家庭是未成年人社會化過程中最重要的場域之一,家長身體力行、以身作則給孩子作好榜樣,有利于塑造未成年人良好的網絡行為習慣。
第五,提升家長自身網絡素養(yǎng),正確使用軟硬件未成年人保護功能。目前,不少網絡平臺和上網客戶端制造企業(yè)在技術方面也作出了積極努力。但是,網絡平臺和上網客戶端制造企業(yè)的技術限制措施大多需要家長的配合和操作。如果家長自身網絡素養(yǎng)不高,缺乏對孩子的網絡安全和網絡保護意識,網絡平臺和網絡企業(yè)使用技術保護未成年人的作用和效果則會大打折扣。因此,需要家長自我提升網絡素養(yǎng),正確使用軟硬件未成年人保護功能,方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總之,網絡時代,加強未成年人上網的家庭引導,對傳統(tǒng)的中國式教育和家長帶來不少新的挑戰(zhàn),需要家長盡可能把社會性和技術性手段結合起來,深入了解未成年人的網絡生活,以溝通、協(xié)商和包容的態(tài)度幫助未成年人科學、合理地使用網絡。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戰(zhàn)略研究院研究員 田豐
編輯:陶曉蘭 審核:楊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