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函因工作“拼命”、訓練“拼命”、業(yè)績“拼命”,被大家稱為“拼命三郎”。
身高1.7米,臉龐消瘦,這是初見鄭函的印象。熟絡后才知道他不僅是中國警察馬拉松玉溪公安隊成員,還是玉溪市公安局警務實戰(zhàn)教官,他喜歡運動,還彈得一手好吉他。他因工作“拼命”、訓練“拼命”、業(yè)績“拼命”,被大家稱為“拼命三郎”。
2019年8月27日凌晨,鄭函在處理了2起詐騙案件、3起毆打他人案件、1起盜竊案件以及調解處理了8起糾紛、辦理了1起吸毒案件后,因勞累過度暈倒在值班室,同事及時將他送至醫(yī)院檢查治療。已經身在醫(yī)院的他,見到聞訊趕來看望他的所領導,鄭函說的第一句話是:“所長,我們還有1起打擊零星販毒案件沒有辦完?!?/p>
抓捕一線沖鋒在前
公安工作意味著更多的付出和奉獻,面對窮兇極惡的歹徒,時刻面臨著流血與犧牲,但他總是沖鋒在前。多年的從警生涯,鄭函已記不清有多少次歷經艱險,記不清有多少次風餐露宿,記不清有多少個夜晚連續(xù)奮戰(zhàn)在工作一線。
2018年2月7日23時許,正在值班的鄭函接到報警稱,一名群眾的電動車被盜。得知電動車已安裝了“鎧甲衛(wèi)士”后,鄭函立即啟動“鎧甲衛(wèi)士”智能防盜設備系統(tǒng),對被盜電動車展開搜尋。很快,鄭函通過“鎧甲衛(wèi)士”智能防盜設備系統(tǒng)發(fā)現(xiàn)被盜電動車停放在紅塔區(qū)下鄭井小營一民房內。鄭函帶領民警趕往現(xiàn)場,發(fā)現(xiàn)屋內有一男子正在翻看被盜電動車,斷定該男子具有重大作案嫌疑,但由于該民房的大門已鎖,如果強行進入民房內抓捕,不僅容易打草驚蛇,還會威脅民房內其他群眾的人身安全。鄭函當即決定守在大門口,待嫌疑人出來后再實施抓捕。冬天的夜晚,寒風冽冽,鄭函在門口絲毫不敢懈怠,在寒風中蹲守了7個小時,手腳幾乎都僵硬了,也不敢走動,生怕驚動嫌疑人。當一陣陣腳步聲由遠及近傳過來時,鄭函輕聲提醒戰(zhàn)友后,便第一個沖了出去,還沒等嫌疑人反應過來,鄭函便將其牢牢控制住。經審訊,嫌疑人范某某交代了近年來在紅塔區(qū)實施的6起盜竊案。
敢于啃“硬骨頭”
熟悉鄭函的人都知道,他干公安工作有一股不服輸?shù)膭蓬^,喜歡啃“硬骨頭”,越是困難,他越有精神,越是難破的案件,他越“來勁”。10多年在基層一線的摸爬滾打,不僅使鄭函養(yǎng)成了過硬的工作作風,也練就了敏銳的洞察力、過硬的業(yè)務素質和處理各種復雜局面的能力。
2018年至今,紅塔山派出所辦案民警陸續(xù)被上級抽調,派出所民警數(shù)量急劇下降。2019年6月,鄭函勇挑重任,擔任三中隊中隊長,他既是組長又是辦案民警,每天要處理打架斗毆、鄰里糾紛、救助、詐騙等案件,還要處理社區(qū)管控工作,同時還要帶領民警、輔警做好上級交辦的安保、案件辦理、線索核查等工作。
2018年12月19日,玉溪市紅塔區(qū)文化路某酒吧發(fā)生10多人打架案件,因涉及人員多、案件情況復雜,偵查一度陷入困境。鄭函接手該案后,認真梳理涉案人員,輾轉元江、新平等地查找作案人員,制作了30余份筆錄,最終查清了案件事實,并對相關作案人員給予了相應處罰。面對這位敢打敢拼的“拼命三郎”,同事無不敬佩萬分。
輕傷不下火線
自擔任警務實戰(zhàn)教官以來,鄭函懷著對公安教育訓練工作的滿腔熱情,以強烈的責任感和事業(yè)心、與時俱進的精神狀態(tài)、頑強拼搏的訓練作風,高質量地完成了各項訓練和培訓任務。
2017年,全省巡特警比武集訓,鄭函作為集訓隊員,認真參訓、刻苦訓練,每天都要加訓到深夜。在一次訓練中,鄭函不小心擦傷了腳,教官叫他休息兩天,沒想到第二天鄭函依然站在了訓練場上,教官怒斥“腳受傷了怎么訓練,趕緊回去休息”,鄭函卻笑著說“腳受傷了,可以練手,我練習拆槍”,教官拿他沒辦法,只好讓他訓練。最終,玉溪在全省巡特警比武中獲得了團體第一名的好成績。
在派出所的每個角落,都能看見鄭函的忙碌身影,正是在這種“常態(tài)”的忙碌中,鄭函用自己的才干與膽識,維護著轄區(qū)穩(wěn)定,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成就了自己在公安工作中的價值。(玉溪日報記者 郭帆 實習生 馬金偉 通訊員 潘柏霖)
編輯:何蕾 審核:楊雪